Powered by Property.hk

 

 

香港文匯報訊(記者 顏倫樂)運房局數據顯示短期私宅供應嚴重不足,綜合業界看法,主要有4個原因,其中,政府2018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「六比四」調整至「七比三」,將土地供應向公營房屋傾斜,是今年私宅動工量減少的最直接原因。此外,規劃程序繁複、季節性惡劣天氣,及疫情下原材料與工人滯後來港,也影響了部分項目的施工及落成進度。市場認為當局當務之急,是縮減審批程序加快批地時間,其中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採「專業自查」方式簡化批則。

主因供地傾斜公營房屋

普縉助理總監(專業產業諮詢及估值)李雋傑指,隨着政府改變公私營房屋比例至七比三,未來撥作興建私人住宅的土地應有所下降。雖然政府指未來潛在供應量有9.4萬伙,但其實未能準確反映未來數年的實際供應量,因上述數字有部分為發展商自用或出租用途,當中未動工的熟地項目亦未必能夠於未來數年化為實際供應,故上述數字只可視為潛在供應數字。

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出,第三季施工量及落成量急跌,部分原因在於疫情下本港與內地未通關,令原材料及工人滯後來港,加上季節性惡劣天氣,影響了部分項目的施工及落成進度。

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認為,首三季動工量總和只有7,200伙,已為未來落成量「響起警號」,希望政府盡快檢視及精簡私樓發展的行政及審批程序,如以「專業自查」原則簡化建築圖則審批,讓發展商自行邀請獨立第三方專業人士去檢查,以加快項目動工及建築進度。

讓獨立第三方檢查圖則

事實上,政府亦意識到重複的規劃程序影響房屋供應進度,近年不斷精簡程序,例如2019年在地政總署成立專責的土地供應組,加快賣地和處理大規模發展的契約修訂及換地個案;2020年12月在發展局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,與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的專責統籌人員合作,監察較大規模的私人住宅用地的發展審批申請,確保審批流程暢順。


 


Copyright © BEST FORTUNE PROPERTIES AGENCY LTD 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