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(星島日報報道)今年以來疫症肆虐,樓價暫錄輕微跌幅,中國海外地產董事總經理游偉光接受本報專訪表示,隨着疫情緩和限聚令放寬,發展商積極推盤,用家投資者紛出動,購買力隨之釋放,預期樓價趨向平穩發展,直至年底,消化了疫症所帶來的衝擊及跌幅。 游偉光表示,過去一年,由於剛性需求帶動,疫市下樓價跌幅輕微,對比去年高峰期,樓價暫錄跌幅約6%,年初至今則下跌1%至2%。「隨着市況好轉,此數字有機會再收窄,直至年底,料樓價重返去年底水平,後市趨向平穩。」 他表示,近期焦點盤推售,出現萬人空巷場面;隨着限聚令放寬,發展商積極推盤,市場百花齊放。 他形容,現時,三種需求並駕齊驅推動樓市,上車及換樓客固然是大比數,投資客亦佔一席位,全港自置居所業主比例50%,餘下除了公屋、居屋住戶外,亦包括租住私人物業,由此衍生投資市場。「一幢住宅全層擁有10伙,一般約有2至3個伙是租客,其餘自用,可見市場上租客的比例。」 今年新盤待批預售減速,目前待批新盤單位累積約1.5萬伙,游氏指出,每年新盤成交1.6萬至1.8萬伙,相對1.5萬伙待批,數目不多。 低息環境持續,在資金充裕下,樓市有支持,預期未來一年樓價即使有上落,幅度料5%內,涉資千萬以下單位屬銷售主力。 雖然市場人士指,近期發展商開盤,定價頗貼近市場,然而,游偉光指,新盤定價視乎樓盤質素及特質,不能一概而論,不是「蘋果對蘋果」地訂價,即使同一條街,只要位置不同,售價一定有分別。「一手樓平均每伙1100萬,二手樓每伙800多萬,反應兩者質素不同!」 他指出,集團多方位吸納土地,公開投地外,亦從二手市場吸納,按照「具體項目、具體評估」原則,深入研究每幅地皮規模、特點及定位,區內供應及未來發展等因素,從而根據合適發展方向作決定。 |
|
|